我在五旬節林漢光中學的日子 – 一批演藝天份極高的學生
錢德順博士/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戲劇教師
1994-95學年,學校因種種原因,對戲劇活動支持下降,至1995-96學年,我便停了下來,沒有作賽。校長詢問原因,作為一個有十年年資的教師,我總有辦法處理,於是我便向全校學生公開招募,有興趣前來的學生竟有一大批,我向他們陳述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道理,學生全被說服,都只在校內舉辦一些常規聚會便算了。
帶動我校新一波戲劇的黃翠如
1996-97學年,校長召見我,表明再次支持戲劇活動,但我已決定續停一年。同樣,作為一個資深教師,我也總有辦法處理,打算又如往年一樣,向全校學生公開招募作結。豈料,那年來了個名叫黃翠如的中四女學生,她小息跑到教員室扣門,邀請我出來談談。
黃翠如:「錢Sir,今早聽說戲劇學會招募人員,我們一班同學都很有興趣,全都要參加。」
我:「你們中四了。雖剛升上高中,別以為有好多時間,明年便要會考了。」
黃翠如:「錢Sir,我們都明白,但我們都想參與。」
「戲劇耗用很多時間,編劇、排戲、前台、後台⋯⋯你們應付得來嗎?」
「錢Sir,你不想我們參與嗎?」
「很多事情,看來開心,要付出時間、精力、汗水⋯⋯便很嚇人了。」
「⋯⋯」
「你們有多少人?」
「我們有十多人。」
「叫他們lunch到物理室,可以麼?」(我當年是物理科主任。)
「可以啊。」
午膳時份,黃翠如和她的十多名好友齊集物理室,都是中四級的學生。我續以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主張訓話一番,但竟然並不湊效。這批中四級學生便成了那年戲劇學會的骨幹。就是黃翠如和她的一群同學,啟動了我校新一波的戲劇活動。
黃翠如,對戲劇很執着、很認真。她的戲劇藝術生命,是其他熱愛戲劇學生的典型。中四投入鍛鍊,中六漸趨成熟。
中六時當了學會主席後,她對戲劇的要求更一絲不苟,常花上大量時間鑽研演技、選取服裝,構思佈景。自中四時加入戲劇學會後,一直為我校戲劇活動的發展付出很多汗水,至中七畢業為止。之後,她入讀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,畢業後加入了有線電視,其後又加入了TVB。
至今,黃翠如仍不時約我飲茶聊天,當然還有她的好友,也是我的好學生黎玉清。雖然已是多年前的事了,但黃翠如現今的樣子和當年幾乎一樣,形態也一樣,對老師對朋友,也如以往一樣,真是難能可貴。
黎玉清及一批演藝天份極高的學生
與黃翠如一起加入戲劇學會的,還有她的好友黎玉清。黎玉清中四時,由普通話科主任符玲群老師介紹加入戲劇學會,中六時當學會副主席。她的聲音悅耳動聽,在台上可謂先聲奪人,她和黃翠如情同姊妹,後來入讀演藝學院,表現得相當不錯。她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,在自己教會內推動宗教戲劇,亦協助其他教會的宗教話劇。
在此期間,我校湧來一批極具表演藝術天份的學生,後來在戲劇藝術界也有傑出的表現,先後畢業於演藝學院的有王君傑、朱栢康、黃家威等。當時,我聚集了這批學生,讓他們一起演出很多戲劇,其中一個記憶尤深的,是從電視劇改編的福音劇《難兄難弟佈佳音》,此劇極受歡迎,其後一直為循道衛理佈道團採用,總計在各個佈道場所演出近百次。
早來的聖誕
大學畢業後,神學和哲學一直是我的興趣。工餘時,修讀神學課程,先於1978年修畢崇基神學組的文憑課程,再於1989年修畢中國神學研究院的基督教研教文憑,後於1995年修畢羅馬傳信大學的宗教學士。神哲學主要關乎生命問題,是戲劇創作很好的素材。
自1996年起,我帶領學生創作談人生的劇,讓他們藉戲劇創作,進行生命反思。其時我是學校的副宗教主任,亦是聖經科主任,負責推動學校的宗教工作。我帶領學生創作了不少宗教劇,有原創的、有改編自基督教小說的,也有改編自電視劇的劇作。
自1996-97學年,因黃翠如帶來了一群熱心的中四學生,我便再帶領我校的戲劇學會上路。自那年起,我較傾向以生命教育為內涵的戲劇。
1996-97年度,我和學生們把杏林子短編小說《早來的聖誕》改編為戲劇。故事講述一個患了血癌的小女孩,因着基督教信仰,在面對自身的困境時仍充滿喜樂。相反,住在同一醫院的一位富裕男士,境況比小女孩幸福得多,卻整天抱怨。小女孩的樂觀態度影響了那位男士,男士想:為何小女孩在逆境下仍能能如此快樂呢?小女孩只想別人得到快樂,為此,小女孩要和男士慶祝聖誕。然而,小女孩的健康狀況不容她讓那男士快樂,她的健康急轉直下,已待不到聖誕了。為了完成子女孩的願望,男士提早為小女孩慶祝聖誕。在那早來的聖誕中,女孩子安然離世。
那群熱心的中四學生,並沒有演出經驗,但很用心排練。我們在物理室搭建了病房,病房有窗口,其上有窗簾。我們在窗外放了燈,令觀眾感到日與夜,還有聖誕燈飾,美極了。在服裝方面,也很講究,我也忘了從那裏借來男女護士的服飾,醫生袍則較簡單,因為修讀化學科的學生都有醫生袍。
《早來的聖誕》於1996-97年度香港學校戲劇節演出,順利進入決賽,並在決賽中獲全港中學組季軍。
雷雨
由於黃翠如的好友黎玉清也參與了戲劇學會,她是普通話高手,普通話科主任符玲群老師的愛徒。我便參與了普通話組的比賽。因時間太趕,來不及創作,便用了《雷雨》選段。那是魯媽得知自己女兒四鳳愛上了自己的兒子周萍後,迫四鳳發毒誓,要四鳳離開周萍。只有中四的黎玉清,飾演年紀較大的魯媽;另一位中四學生李敏,飾演魯媽的女兒四鳳。兩名中四學生演得真好,他們本是普通話朗誦的冠軍人馬,聲音的情感非常豐富,感染力極強,可謂先聲奪人。飾演魯媽丈夫魯貴的演員,是中四級的黃嘉威,他拿着酒瓶,醉話連篇,維肖維妙。
場景是魯媽的貧民窟,時間是晚上。我們把物理室化作一個黑盒,搬了禮堂的舞台射燈到物理室,又以物理室的變壓器來調節射燈的光暗,效果真的不錯。
到校看《雷雨》的評判是潘惠森,他盛讚演出,卻不給我們進入決賽。潘惠森認為我們只是把《雷雨》的一段戲重現出來,並沒有加入自己的詮釋。我當然不太贊成潘惠森的看法,中學的戲劇教育,本來應有很多可能的方向,其中一個方向,便是教學生認識文本。讓學生聚焦文本,回到原作者欲表達的意念,已經是很好的教學策略。無論如何,那次演出,使師生對曹禺有更深的認識,也更尊敬這位著名的中國劇作家。
得到廣泛的認同
那些年,五旬節林漢光的戲劇已漸為外界認識,港台《鏗鏘集》亦找我,要為學生拍攝一集,把黃翠如和黎玉清參與戲劇的經驗拍下,我當然樂於協助。該集名為《青春萬歲》,那集給予戲劇教育很高的評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