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我在五旬節林漢光中學的日子 – 再談推動藝術教育改革

錢德順博士/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戲劇教師

 

我於2000-2001年度,統整了全校的藝術教育課程。作為首任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的領導人,有很大的自由度。


對我個人來說,推動藝術教育改革的目的有三:其一是為學生提供更多可選擇的藝術教育課程;其二是為各級開設藝術教育課程;其三是期盼能夠強化我們學校的藝術教育。為達致以上的三個目的,我要引入戲劇和舞蹈這兩個新的藝術學科,也要推動優化視藝和音樂這兩個學科。


教育改革是當年的新生事物,倘若溝通不善,或向各科提出太多要求,隨時容易觸礁。對學校來說,藝術教育始終是閒科,倘因藝術教育改革而令同事不快,是很不適宜的舉措。慶幸我校同事都隨和友善,在推動藝術教育的過程中,一切還算暢順。

 

與視藝科教師的溝通

在2000-2001年度推行藝術教育改革時,我校的視藝科存在一個問題,就是未能專科專教。兩位視藝科教師都要兼教主科,科主任兼教兩班中文科,另一位兼教兩班英文科。事實上,其他藝術科的教師也要兼教主科。


視藝科的教師兼教主科,手頭上常有大量主科的批改工作,還有多少心力兼顧藝術教育改革?這令藝術教育改革多了一重障礙。另一方面,繁重的兼教工作量,令藝術科教師對學校是否重視藝術教育存疑。


我和視藝科老師溝通,仔細聆聽視藝科教師的意見。兩位視藝科老師指出,由於他們需要兼教大量語文科,令他們藝術科教師的身份意識大為降低。他們對我說:「我不覺得自己像藝術科老師!我的課擔是藝術教師嗎?學校重視藝術教育嗎?」


其時,在兩位視藝科教師堅持下,學校讓學生報考視藝會考課程。由於視藝科對學生升學的重要性,不如其他學科,學校要求視藝科在課後上課。當時報考視藝科會考的學生約十人,都在課後上課,學習效能很不理想。為此,我倡議於正規課程為視藝會考班引入三個教節,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。


視藝會考課的三個教節從何而來呢?當時高中有一節音樂課和兩節體育課,我以為報考視藝會考班的學生,可不上此三節,改由視藝科的教師上此三節。我向教務主任潘副校長提出建議,著他仔細思考。潘副校聽了後,認為可行,但我和潘副校知道,音樂科主任大致同意,然而體育科科主任必大力反對。


潘副校長和我跟何校長商議,校長亦以為可行。體育科主任當然積極找校長理論,認為此十多位參與視藝科會考的學生未能上體育課,實在很不理想,科主任更諮詢教育局相關單位,包括課程發展處和地區發展處等。我們當然明白此十多位學生未能上高中的體育課,殊不理想,然而,要這十多位學生在課後上一門正規的會考課,更不理想。可以說,我們的做法是兩害相權取其輕。


我也和教育局的官員稔熟,諮詢了課程發展處和地區發展處官員的意見。他們明白我校的難處,皆認為此十多名學生是否上高中體育課,屬校本決定,教育局是不會干預的。潘副校長由始至終認為教育局會尊重校方決定,所以他在仔細權衡各方利弊後,最終同意視藝會考學生有三節課堂。這是我欣賞潘副校之處,他對事物仔細推敲而作出慎密的決定,行事時又果斷英明。


對於藝術教育改革原本抱持懷疑和不信任的視藝科教師,因見到潘副校和我都很重視視藝科的發展,他們也認同學校推動藝術教改,明白學校比以前更重視藝術教育了。視藝科主任更參與了教育局的種子課程,把戲劇教學法引入到視藝科內。

 

與音樂科教師的溝通

我校的音樂科有一項優勢,就是時任何權輝校長很支持音樂科。自創校之初,中一至中五各級都有音樂課。其時初中有兩節音樂課,高中有一節音樂課。在引入戲劇和舞蹈的同時,意味着要調節音樂科的教節,也就涉及調節兩位音樂科教師的教擔。這不但須得到音樂科教師的認同,也要得到受干擾的各科的認同,當然也要得到潘副校長兼教務主任的認同,其間需要大量的溝通工作,可想而知。


尤幸當時音樂科主任和另一音樂科老師,都是平和友善的人,不單如此,科主任對藝術教育改革都很支持。時至今天,藝術教育改革仍在持續中,且有更多的跨科協作,這些跨科協作不單有藝術教育學習領域以內的,更有領域以外的,音樂科主任一直大力支持,是我當預料不到的。


跟音樂科的溝通重要內容之一,是把合唱團引入正規課程。我校合唱團曾獲香港冠軍,奪李越鋌盃,有光輝的一頁。合唱團面對最大的困難,是須集合數十名團員一起練歌;把合唱團引進正規課程內的建議,獲教務主任和校長接納。


我們邀請了一位合唱團導師,那是一位很有心的合唱團教師,他的碩士是研究合唱教育的,曾在多間學校帶領合唱團。他很細心向我們講及合唱團教育,提到合唱的質素有多項,包括音準、節奏、分段等,不同評判的評分縱有主觀性(如各自會欣賞不同的演繹風格等),但評論都有其一定的客觀基礎。他又指出,合唱團只要按着一些基礎歌唱練習,練習得當,在香港學校音樂節裏取得優異的評級,實在不難。那位合唱團導師又指出,獨唱和合唱的關係很大,尤其是學校的合唱團。聘用不同的導師時,他們都給我們相類的意見。

 

引入正規舞蹈課程

在2000-2001年度着手在學校推行藝術教育改革之初,我已計劃把舞蹈引入中一至中五的正規課程。[1] 我與黃麗萍老師約見了很多不同舞蹈團體,看看他們能否執教我校的正規舞蹈課。我校的舞蹈課是選修課,各級只半班,約15-20名學生。


學校當時的條件之一,是舞蹈團體願意作技術轉移,讓我校的教師參與舞蹈課,培訓他們於未來能執教舞蹈。此外,舞蹈團也要跟我們的教師協作,為我校編寫正規的舞蹈課程。


我和黃老師到城市當代舞蹈團,跟負責課程的同工洽談,提出我們的目標和要求,他們也很認同。我不太懂舞蹈教育,但覺得城巿當代舞蹈團提倡現代舞,而現代舞是最能發展成為輔助戲劇的舞種。我們終於決定邀請城市當代舞蹈團。我選他們的原因,是由於他們是全港最大的機構,倘若一個到校舞蹈教師因病或因事未能上課,他們可以安排另一位導師接任上課。


首年的正規舞蹈課程於中二級推行,共二十名學生選讀。那時我個人已有一個想法,就是逐步把正規舞蹈課程拓展至高中各級,當然我沒有把此想法告訴同事,因為知道他們大多會反對。


我計劃把戲劇、舞蹈、音樂、視藝等藝術科目拓展至高中,因我以為藝術教育對學生很重要。藝術教育是發展學生感性和創意思維的主要教育範疇,也能發展學生多項的共通能力,如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,尤勝於其他學科。其時,高中只有一節音樂科,然而,我以為很多學生有不同的藝術取向,為學生提供不同藝術學科的選擇,是很可取的,也是藝術教改所倡議的方向。


我還有一項考量,是要建立學校的特色;建立一所重視藝術教育的學校,所引入的課程,能夠提供予教育界作為參考。建立學校特色,對當時的同事來說,是一項很新鮮的想法。同事大都以為,教育便是教育,建立學校特色是把學校商品化,與教育工作者身份不符。


首年上舞蹈課時,學校邀請了兩名老師一起上課,期望他們能學習舞蹈,以便將來能夠執教舞蹈。一年過去,兩位老師以為不太適合,其實也難為了兩位老師,因為我們選的現代舞,必須有專業訓練才能執教。舞蹈課其後一直由外聘老師執教,我們原校教師只負責處理行政上的事宜而已。


翌年,我們期望把舞蹈課程拓展至初中三級,大前提是有足夠學生選修,倘選擇舞蹈課程的學生不足,這計劃便要告吹。幸而,在原任舞蹈教師和黃麗萍老師當中聯繫和推介,選擇舞蹈課程的學生人數足夠,舞蹈課程得以順利推展。


翌年,我們向學校建議把正規舞蹈課程拓展至高中級。當然,這又要經過一番溝通,因為我們要在體育科裏抽取課時,即選修舞蹈課的學生不用上體育課。教務主任潘副校長以為,舞蹈課的運動量很大,事實上按教育局的的分野,舞蹈是體育學習領域一塊,給予學生在術科上有更多的選擇,是他一貫的立場。然而,校長仍要考慮體育科老師的想法。


早於1993年香港學校戲劇節,看到協同書院一齣有關舞蹈的戲劇,勇奪全港冠軍。該劇要求演員能舞能演,要求可算是非常之高。我致力於各級正規課程引入舞蹈,除了為推動藝術改革外,也希望提升我校的戲劇水平。戲劇作為踪合藝術,要提升戲劇科的水平,必須要同時提升我校各藝術科的水平,包括舞蹈、音樂、視藝等。不單如此,我還以為要加入如默劇、短片拍攝、燈光、音響等各戲劇重要元素。其時,戲劇被列為我校的重點訓練項目。


經過學校多輪會議和溝通後,學校最終決定把舞蹈課程從中一拓展至中五。在外界,不少機構和團體,對於我們作為一間津貼中學,能把舞蹈引入中一至中五的正規課程,都有與我們溝通及交流經驗,因為始終是全港第一間學校津貼學校有此舉措。

 

加建第二舞蹈室

談到舞蹈,就要說說當年教育局推出學校改善工程計劃。工程是把我校原為四層高的校舍,加建第五層,當中多了五個教室,其中一間是學生活動室,面積為平常課室的三倍,該室舖上楓木地板,其中一面牆身安裝了鏡,以供舞蹈課用。


為了保護楓木地板,負責的副校長決定以厚厚的地毯蓋著。後來,因為要上舞蹈課,副校長決定於每課舞蹈課前,請工友們把地毯捲起,舞蹈課後舖回原位。不要以為捲起地毯的工序很簡單,那是很粗重的工作,地毯很重,要數名工友才能完成,工友因此每周數次的捲地毯而感到吃不消。捲起地毯後,才知有不少塵垢,工友更要清潔地板。


由於工友工作量大增,工友間便有微言,最終微言結集,由總務主任向負責的副校長反映。總務主任建議移除地毯,副校長以為這會損害楓木地板。總務主任以為可為楓木地板打上較厚的地臘,然而副校長以為造價太貴。最終,總務主同意與工友合力,自行為地板打上厚臘,副校長同意此安排。


為木板打地臘很不容易,先要打磨,是塵霧彌漫的工作,臘水的氣味也剌鼻,兩者很肯定對健康帶來挑戰。為了免除那無止境的每周捲地毯的粗重工作,工友都樂意為活動室打地臘。總務主任身為教師,技術水平很高,還有管工,都是技術與毅力不凡的搭檔,就是他倆領導着工友們,一起完成此項艱巨任務,叫人萬分欣賞。


副校長本計劃以它用於演藝一室,我這個戲劇科主任當然十萬個不願意,因為地毯易生塵蟎,有害健康。適其時沙士肆虐,尹副校長同意把地毯丟棄。


學生活動室的鏡只得6米,又為舞蹈課帶來另一問題。我與黃麗萍老師走訪城市當代舞蹈團時,已向校方建議把舞蹈課一直開辦至高中,因此,不少舞蹈課要在此室上課。然而,舞蹈教師最大的考慮是鏡,因活動室的鏡裝於較短的牆身,只有不過6米,不足以讓全班十多二十名同學同時上課。我向學校建議於另一面牆身安裝鏡子,副校長覺得一則上舞蹈課的學生畢竟少數,而安裝鏡子於另一面牆身意味着要封上牆身上的窗戶,大大減低該室的通風和採光,工程費用也是一項難題,否決了我的建議。


舞蹈教師感到越是困難,問題越見明顯。倘你到場觀課,便會發覺因為沒有足夠長度的鏡,學生看不清楚老師的示範,老師要在不同位置重覆示範,花的時間夠多,嚴重影響教學進度。我向校長直接反映,他明白舞蹈課的難處,但指工程需要數萬元,財政暫未許可,未能答允。


我轉和潘副校長兼教務主任商議,因舞蹈課是正規課程,他有責任確保正規課堂學習的效能。潘副校長知道學校欠缺資金,便建議運用家教會每年的籌款,但要看看家教會的經費會否早已被學校動用了,若用了,也就無能為力。經潘副校查實,剛好是年家教會的籌款尚未確定用途。在取得校長和家教會同意後,便以當年的籌款用於改建學生活動室用途。那工程是我計劃的,把一面12米的牆身封了,室內裝上鏡,室外裝上櫉窗式的展板,很是美觀。


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的新星

那些年,我校藝術教育組出現了一名熱衷藝術教育的教師,黃麗萍老師。他以中文教師的身份加入我校,執教三班中文。在我好友經濟科主任陳訓基老師引薦下,黃老師加入了我校的戲劇學會,擔任香港學校戲劇節的導師,並協助領導大部分戲劇活動。


黃老師對我校的藝術教育改革作出的貢獻,比我還要大。我校很多改革的念頭,都是來自她的。我也很有貢獻,因我能思考而接納黃老師的建議,並為黃老師的建議與各人溝通。


黃老師基本上不計較付出多少,承擔驚人的工作量,然而,這龐大的工作量或影響了她的健康。黃老師主動參與很多研討會,也邀約好些同事如視藝科主任蔡老師和好些同事一起出席研討會。她亦被邀請主講好些研討會。可以說,黃老師自始帶動着我校的藝術教育改革,很多改革的概念,由黃老師向我作出建議,我則向潘副校轉達,潘副校再把建議向校長提出。


我一直很清楚向校長和眾人澄清,哪些是黃老師的主意,哪些是我的主意。我有責任讓校長知道每一位同工的貢獻。我為時任的表演藝術科主任,統籌戲劇課程和舞蹈課程,也是時任的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的領導。我高興有黃老師加入學校的團隊,我已認定她有能力接掌我這兩項工作。黃老師最終於數年後接掌了我這兩個崗位。 


小結

作為時任的藝術教育學習領域領導,我期望我校在各個藝術學科都能有優秀的表現。我高興能聆聽不同範疇教師的意見,為自己長知識。要讓各藝術科努力提升學與教效能,加強溝通和分享是不二法門。


學校應建立自己的特色,然後強化這些特色。教與學是鮮花,特色是綠葉。我明白其時很多教師都不認同創建學校特色這個概念。建立學校特色的同時,我認為要規劃好藝術教育於各級的課程,提升學與教的效能,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裨益,尤其是戲劇和舞蹈。


 

[1] 其時中學分初中的中一至中三級,高中的中四至中五級,預科的中六至中七級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