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我在五旬節林漢光中學的日子 – 把戲劇引入正規課程

錢德順博士/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戲劇教師

 

建議設立戲劇科

那時我在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搞戲劇學會,已十多年了。其時,中文科好友溫紹武老師對我說:「戲劇學會的訓練,或對他們應付口試有用。」當時未能釐清戲劇訓練與口試訓練的因果關係,可能口才好的學生愛參與戲劇活動也說不定。無論如何,我以為可試行把戲劇引入正規課程。


1999年,我向何權輝校長建議把戲劇引入正規課程,由中一開始試行。我們可申請優質教育基金,聘請戲劇專家與我校教師協作,把戲劇引入中一級正規課程,以提升學生的說話能力、美育和自信心,獲何校長支持。我寫了一個長達69頁的計劃書,最終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三十五萬元。

 

設立戲劇科面對的困難

優質教育基金在2000年4月通知我們批出撥款。按計劃,我校須於2000年9月正式於中一級五班開設戲劇科, 每周[1]兩節。何權輝校長得悉撥款獲批後,在行政上作了相應的調節,以期解決開設戲劇科所面對的困難。


首要面對的困難,是要從密不透風的時間表內,擠出節數給戲劇科。對新校來說是易事,但對有了傳統的五旬節林漢光中學來說,則非常困難。最終我們只能覓得一節,第二節則要在課餘進行。無論如何,能引入戲劇教育於正規課程,顯示校方對戲劇教育成效的期盼。


另一項困難,是覓得戲劇教室。須知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是1983年建成的標準校舍,教室本已緊張。我們最終得到視藝科主任蔡宛倫老師的支持,同意把原屬視藝科的陶瓷室,撥作戲劇教室。她又把原屬視藝科的士多房撥給戲劇科,以作為戲劇科的道具室和音效檔案室。可以說,沒有蔡宛倫老師,戲劇科根本不可能有所發展。


視藝科主任蔡宛倫老師期後也參與了教統局的戲劇種子計劃,成為戲劇種子教師的一員。此後,戲劇科和視藝科合作無間。


因着優質教育基金,戲劇教室添置了基本燈光和音響設施,還有衣櫃和道具間等,但我認為最重要的,是電腦和投影設備。


第三項困難是課程和師資。尤幸我們聘請到陳恆輝先生為全職戲劇教師,陳老師也負責為計劃編寫教材和執教。陳老師畢業於演藝學院的導演系,是一位很有心的戲劇教育工作者,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藝術總監,是香港較早期投身學校戲劇教育工作的人。


陳恆輝老師又邀了陳瑞如女士,共同為本校中一級編寫了全年共二十個教案和教師手冊,陳恆輝並負責教授中一級每班二節的戲劇課堂,每周上課合共十節。


二十節課程共分為五個單元,單元一為個人和身體發展,單元二為傳意發展,單元三為美學發展,單元四為合群性及德育發展,單元五為知識發展。


每課堂都有一定的規律,先是熱身,讓學生投入課堂,又可鍛鍊聲線或形體等基本技巧;然後是課堂主題,再是讓同學思考和總結。


第四項困難是讓不同的持份者,視戲劇科為正規課程,而非把戲劇視為讓學生玩耍、輕鬆愉快的教節。為此,我按陳恆輝老師的教案,編寫習作本。習作本能增強學生對「戲劇科」作為一個「學科」的意識。不單學生,家長和其他教師,也因着習作本而對此新學科有「學科」的意識。習作本也讓學生、家長和教師,對此學科有更深的認識。


戲劇教育推出後,很受中一學生和家長歡迎,也得到他們的認可。問卷調查顯示,九成家長表示支持學校推動新課程,九成學生期望未來能繼續修讀。


戲劇教育推行時,新課程又需要教師培訓、教學環境和教材。雖然學校支持,但並沒有調配額外的人力資源。連續兩年推行此嶄新的優質教育基金計劃,要應付大量文件、教學工作、研討會等,都沒有額外的人力,尤幸學校剛聘請到黃麗萍老師,她是中文教師,卻因對戲劇教育有興趣,便私下大力協助此計劃。

 

爭取於中二級開設戲劇科

學校於課程推出後不久,便向優質教育基金請款於翌年開辦中二戲劇課程。申請最初遭秘書處拒絶,理由是我們的中一新課程仍有待鞏固,倘批出中二課程,我校難以同時兼顧兩級課程。我旋即回覆秘書處,倘來年不開辦中二級戲劇課程,今年中一學生修讀了一年的戲劇,來年便無法銜接了。


到目前為止,優質教育基金最令人詬病之處,便是秘書處同工太少,難以仔細研究各個計劃的成效。常為恐陷於成為經常負擔,便拒絶個別計劃延續的申請。其實,以這個中一戲劇教育計劃為例,若不延續至中二甚至中三,將會是教育資源的浪費。


其時,教務主任潘永邦副校長已向我清楚表示,為免令課程過於零碎,倘來年未能請得資源開辦中二,學校只好取消戲劇科。我當時也表示諒解,學校總不能只在中一級伶伶仃仃地開個戲劇科。

最終,秘書處的Kitty接納了我的意見,替我們反映。我校獲撥款二十九萬,推行中二戲劇課程。我很欣賞這位Kitty,不是因為獲得撥款,而是她作為教統局的官員,卻不打官腔,實實在在的聽取意見,也把自己的看法說出。最終Kitty重新考慮原先被拒絕的計劃,教育界正是需要如此有人情味和敢於承擔的官員。

 

教統局的種子計劃

踏入2001-02學年, 我校中一及中二同時開設戲劇科。陳恆輝先生仍與我校合作,參與編寫教案和執教。那年,我校把禮堂下層裝修為第二間戲劇教室。


我們要應付的工作量大增,壓力當然也大增。按教統局的官員稱,我校是香港首間推行正規戲劇教育課程的津貼中學,他們視我們的工作為創新點,其後也一直和我們聯繫。


教統局課程發展處於2001-02年推出了戲劇教育種子計劃,主題是應用戲劇於各科教學,後稱為「戲劇教學法」。


我心想:我校的校長能與教統局打交道,增取更多的資源,以進一步發展學校的戲劇教育,並減輕同事的工作量。


我們把黃麗萍老師推薦給教統局為借調老師,一則協助教統局課程發展處推動種子計劃,二則也協助我校的正規課程發展。黃麗萍老師共借調往教統局兩年。


當年,我是香港教師戲劇會會長,與教統局課程發展處的官員方錦源先生有較多的溝通,方先生獲知我校何權輝校長很支持戲劇教育,邀請何校長加入「戲劇專責委員會」。


我期望何校長進入議會後,能更好掌握教統局發展戲劇教育的大趨勢。然而,又好像沒有甚麼不同,反而黃麗萍老師能為學校帶來更多的資訊。

 

課程延伸至中五

我校的正規課程,在我和黃麗萍老師的努力下,並從優質教育基金和課程發展處的種子計劃取得資源,一級一級地推展着,最終竟推展至中五級。


另外,在黃麗萍老師的大力倡導下,亦得到學校的支持。我校推行了很大輻度的藝術教育改革,為各級引入不同藝術學科,包括視藝、合唱、戲劇、舞蹈、媒體等,學生可按個人興趣選擇。


然而,學校調配給戲劇科的教師資源仍短缺,仍是大班教學,師生比例為1:40。此情況至尹沛濤校長接任後得到很大的改善。尹校長和關思偉副校長很支持戲劇教育,同意把師生比例改為1:20,即每班由兩位教師同時執教,變成小組教學。此師生比例一直沿用至今。


尹校長在任時,適逢中學由七年改為六年,尹校長支持把戲劇教育推展至中六級。尹校長又見戲劇對學生大有幫助,決定中一級學生必須上戲劇課。此政策也一直沿用至今。


 

[1]當年的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按六日循環周上課, 每日八教節, 每教節四十分鐘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