戲劇教育在五旬節林漢光中學的發展歷程
錢德順博士/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戲劇教師
(一)1987-1988
本文旨在憶述我成為戲劇教育工作者的歷程,並戲劇教育在五旬節林漢光中學的發展,以供教師步進戲劇教育旅程時,或欲帶領學生發展戲劇教育時以作參考。
不懂戲劇的戲劇導師
我於1986年加入五旬節林漢光中學(光中),聘任為物理科教師,兼教數學、綜合科學等。入職前,我對戲劇並無認識,亦未接受過任何培訓。加入光中首年,並未獲校方委派帶領任何課外活動,由於我很想在光中有更多參與,亦主觀認為戲劇是一項很有趣的活動,遂主動向校長要求當戲劇學會的導師。
1987年,校長讓我當上戲劇學會的第二位導師, 協助另一位負責的同事。成為學會導師後, 首要解決的問題是須在經常聚會中為學生提供戲劇培訓。由於我當時並不了解戲劇,也沒有友校同工的經驗可供參考,而另一名導師也是沒有戲劇訓練的,我倆就連最簡單的劇場遊戲也不懂。尤幸我倆都很積極,參與了多個團體的訓練活動。
致群劇社培育了我
印象難忘的,是致群劇社的多元培訓。記得致群劇社在灣仔駱克道小童群益會舉行的訓練活動,是為期一周的日營活動,有數十位參與者。最刺激的活動是信心遊戲,導師把我們分作二人一組,其中一人閉上眼睛,另一人以說話帶領由小童群益會穿街過大街小巷,步行至軒尼斯道的溫莎公爵大廈。那是我一生人中第一次接觸到的劇場遊戲。
這些訓練很實用,我們把活動記下來,回校依樣葫蘆提供予學生參與活動。此外,我們找了些現成的劇本給學生們排練。我很快便意識到,排練必須有演出的機會,而加入戲劇學會的學生都是想演出的,演出能把排練變得有方向和有目標。
與學生排練的第一齣戲
我讓學生排練的第一齣戲,是陳敢權先生的《暖毛毛》。記得是在1987年聖誕節崇拜中演出。當時也沒有版權的概念,同事說這劇本給學界演了很多次,我則覺得此劇的信息很好,便拿給學生演。
我首要的工作是要把劇本改短為三十分鐘的演出劇作,然後是「一腳踢」地安排佈景、服裝、道具等幕後工作。《暖毛毛》於聖誕崇拜當天在學校禮堂上演,教師和學生的反應熱烈。我們又移師到一教會內演出,反應還是那麼好。那次的演員到現在還和我稔熟,不少仍留在戲劇學會舊生會內。課外活動建立的師生情誼,比課堂教學建立的師生情誼來得持久、深入。
後台工作的辛酸
排練《暖毛毛》時,學生都把專注力放在演出上,後台工作全依頼我。佈景常叫我頭痛,作為一個新任老師,我在光中完全沒有「江湖地位」,請不動任何工友,邀請同事?則想也不敢想。我得看看學校有甚麼現成的東西,可給我砌成心目中的佈景。記得我要一間屋,我便找來兩塊流動壁佈板,放在一起,形成入口,其上再以一些尼龍草裝飾作屋頂。我又記得我要一個木台,便充作拾荒者往街外拾些木板回來,揼成一個毫無美感卻堅固的木台。那時我沒有戲劇經驗,我卻很看重鏡框舞台中的構圖,我努力造了兩個木箱,就是要建構不同高度的平面。
服裝也叫我吃不消。我要親到街巿買布。記得《暖毛毛》有五隻魔鬼,我便到深水埗買了些黑布,找個學生家長造些簡單的黑袍。除了服裝,還有頭飾、鞋、其他裝飾品等,都叫我忙個不停。我也要製作道具,劍、刀、鋤頭、槍⋯⋯我都製作過。
音效也不簡單,當時沒有電腦和互聯網,音效多從不同的卡式錄音帶中尋得,很多音效都不容易找。戲劇中播放音效,較多是播放卡式錄音帶。我很早已發現要一帶一音效。
時至今天, 我認識的同工中,不少仍為幕後工作發愁, 單是一個木箱, 找不到便是找不到, 中學教師或能找工友幫忙,中學的工場設備也齊全,很多小學連工場也未必有。戲劇教師都說:處理後台諸事實在太辛苦了,我感同身受。
小結
那時,五旬節林漢光中學的戲劇教育,只存在於十來廿人的戲劇學會內,在我和另一位不太認識戲劇的導師帶領下,師生關係愉快,雖然辛苦,倒也開心。